【青年代表风采展】服务支点建设,青春挺膺担当
5月9日,地质八大队团委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暨地质工作服务支点建设座谈会。青年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收获、摆问题、讲思路、谋举措,为湖北支点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地质保障。
地勘院王帅君:聚焦主责主业,找准定位,着力建成有八队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持续加强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优化完善我队地质资料数据库,助力地质工作分析,统筹谋划项目;制作野外全流程工作细则及实操视频,助力项目标准化建设、提升项目质量水平;持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实施好竹溪县野虎寨铌多金属矿普查项目,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资环院宋昊成:金属矿是立足长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而非金属矿是把握当下,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不论是哪类矿种,都要做好做精做细。AI+地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Deepseek可以用于地质数据处理、找矿模型预测等方面。我们要主动拥抱科技,广泛学习前沿科技,将其运用于实践项目,以实际行动为地质服务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环境中心刘前鹏:强服务,以整县推进为抓手,下沉资源、技术和服务,为“支点建设”提供地质力量;提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化支点意识,抬升标杆,锤炼本领;锚目标,守正创新建新功,紧扣先行、聚焦安全、强化服务,为“支点建设”绘好“能源资源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城乡高质量发展”六张底图。
随州站向承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充分肯定了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精神的核心以艰苦奋斗为荣。艰苦奋斗是地质人以躬行实干铺就的精神底色,艰苦奋斗指导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受得住打磨,如岩石一般经的起岁月的风化,受的了构造的磨砺,在实践中增长才能,在逆境中矢志奋斗,以实干铸就辉煌的地质事业。
襄勘院程宁宁:在打造中部战略支点的征程中,地质青年应锚定局队重点目标任务,立足岗位,争先创优树标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实干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传帮带”助力人才培养,强化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好项目复盘总结,破解低质效困局;三是科技领航政策助力,产业升级谋发展新篇。
襄勘院范玉恒:拓展海南业务,建功支点建设。海南分公司要为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积极融入地方。发挥综合队的优势,持续关注海洋矿产、深部地热、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项目,积极参与地方重点工程建设。深化海南的业务布局,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和业务水平,打开海南市场,为建设地质服务支点贡献力量。
环境中心王哲诚:紧扣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建设目标,深化“队企合作”与跨省联动,推动矿产资源勘查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地质+产业”协同发展路径。以整县推进地质工作为抓手,发挥分站联动机制作用,精准对接县域资源环境需求。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找矿突破、灾害防治中勇当先锋,将回信精神转化为服务支点建设的生动实践。
勘察中心涂毅飞:为服务“支点建设”,勘察行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推动技术创新。深化遥感、GIS等技术的应用,为工程安全提供可靠支撑。二是发挥地质队在勘察市场中的优势,利用对地质的深刻理解和强大的地质储备,让专业地质能力成为一张金色名片。三是重视全能型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形成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实验测试中心张平:加强资质建设,拓宽产业链。一方面开展好日常检测工作。另一方面以农业、环境检测为主,拓展农产品、土壤、水、气等样品检测工作,形成以检测技术优势为纽带的全链条农业服务体系。生产培训与科技创新结合,对内建立科研和QC团队,对外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实施一批生产有需要、地方有需求的实用性科研项目。
探矿中心王奥:一方面应当攻关小口径定向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建设青年技术梯队,以“小口径”撬动大创新,打造探矿技术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着力制定地热井施工标准化、整合配套设备、拓展地热EPC全链条服务,以“大口径”夯实产业链,擦亮地热钻探服务金招牌。通过“技术革新”与“标准化管理”双轮驱动,在服务支点建设中展现探矿作为。
测绘中心刘倩:推动地理信息与地质测绘融合,提升数据精度效率,筑牢矿产勘查数据基础,整合多源数据构建地质库。强化意识,筑牢数字测绘根基,以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城乡规划、环保等领域,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勇担使命,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增强数据服务能力,构建地质知识图谱,探索地信数据资产入表路径,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核算中心刘晓云:构建融合模式,促进财务与地质业务协同。财务是项目的“中枢神经”,兼具严谨性与综合性。在地质工作里,财务能合理运用资金、防控风险、提升成本效益。今后,我们要构建财务与业务融合模式,深入一线协同增效;加强信息化建设,定制系统、建立历史项目数据模型、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审核质效,为地质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