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平台|局电子政务平台|繁體 |登录|注册

【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作品展播】大地上的家:三原色绘就的家风底色

2025-09-10 10:07 环境中心

在我家客厅的博物架子上,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三件特别的物件:一枚锃亮的“三八红旗手”奖章、一本密密麻麻标注着电路图的老笔记本、一块纹路清晰的岩石标本。它们分别属于母亲——一位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耘多年的公仆,父亲——曾经穿梭在通信网络里的“理工男”,以及我——一名跋涉在荆楚山川间的地质队员。这三件看似不相关的物件,却无声地诉说着我们这个小家对“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文明新风尚最朴实的理解和践行。

母亲的“规划图”:爱国爱家,在方寸间勾勒山河锦绣

母亲的奖章旁,总压着一叠泛黄的地图。“规划一张图,装着千万家”,这是她的口头禅。作为自然资源规划战线上的一员,她的“爱国爱家”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无数深夜,书房灯光长明,她反复推敲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烈日当空,她为核实湿地边界跋涉泥淖;会议室里,她为社区绿地指标据理力争,嗓音沙哑却坚定如初。

“守好红线,就是守住子孙的饭碗与绿水青山,这是最深沉的家国情怀。”母亲用女性特有的坚韧,在宏大国土蓝图上精雕细琢,将“国之大者”融入关乎万户的方寸之间。这份对脚下土地深沉的责任感,如涓涓细流,早已渗透进我们的家风。它让我懂得,爱国爱家,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像母亲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专业和良知,守护好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家园根基,在规划的经纬里编织对荆楚大地最深情的告白。

父亲的“电路图”:相亲相爱,于无声处点亮温暖灯火

父亲的电路图笔记本旁,如今安静地躺着一本字迹工整的“家庭后勤日志”。从电信局的“技术大拿”到家里的“后勤部长”,他的转型充满了理工男的严谨与浪漫。日志中细致记录着母亲的饮食偏好、水电检修时间,甚至阳台花草的浇水频率。他以调试精密设备的耐心,调试着生活的每个齿轮。

去年我在山区勘探,信号时断时续,父亲的信息却总能“准时抵达”:有时是天气预警,有时是家常鼓励,末尾必附一句“家中安好,勿念”。后来才知道,母亲当时工作繁重,父亲默默扛下所有家务,还每天研究我项目区的天气预报。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相亲相爱”:是风雨中的无声支撑,是琐碎里的无微不至,更是让家人无后顾之忧的笃定港湾。他用理工科的逻辑,搭建起我们家最稳固的情感电路,让温暖与安心成为永不熄灭的灯火。

我的“地质锤”:向上向善,在层岩叠嶂中叩问初心

我的地质锤上,布满了与岩石亲密接触的痕迹。它是我叩开地球奥秘的钥匙,也承载着父母言传身教的向上向善之力。母亲常叮嘱:“干地质,脚要沾泥,心要沉静。为国家摸清资源家底,责任重于山。”父亲则用他钻研技术的劲头鼓励我:“野外工作就像解一道复杂的方程,耐心、细致、求真,缺一不可。”

这份期许化作跋涉的动力。在鄂西群山暴雨中泥泞前行定位矿点,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分析关键数据——辛苦自不待言。但当勘探成果为地方发展提供坚实依据,当新矿藏在锤下显露真容,那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向上”,是像父母那样,在各自领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向善”,是深知手中地质锤的分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国家建设发掘资源潜能,为湖北“支点”夯实地基。地质锤赋予的使命感,让我在攀登地质阶梯的路上,步履更加坚实。

家的底色:共建共享,微光汇聚成星河

手机里珍藏着一张“云全家福”:母亲凝视规划图凝神思索,父亲系着围裙烹饪晚餐,我站在勘探营地举起“平安”字条。这张时空拼图,是“共建共享”最生动的诠释。共享不仅是家庭和睦,更是将小我奋斗汇入时代长河。母亲以规划之笔描绘荆楚绿色崛起的空间秩序,父亲以后勤之稳筑牢奋斗者的后方堡垒,我则以地质锤和罗盘,在深层探寻资源禀赋,为“建成支点”提供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和地质安全支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无数荆楚家庭皆以爱国爱家为锚,相亲相爱为源,向上向善为炬,共建共享为钥,万千“小家”汇聚的文明微光与奋进伟力,必将如长江之水奔涌不息,托举起湖北屹立中部、辐射全国的磅礴气象!


(此文为2025年“传承好家风 聚力建支点”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图文类二等奖获奖作品)

相关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