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光人12】勇担使命 追光前行
20世纪50年代,我们行业便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握着地质锤,揣着罗盘,拿着放大镜,穿梭于祖国的崇山峻岭,用脚步丈量山河湖海,历经四季轮转,初心不改。这便是地质工作者的身影,他们是一群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与高山为伴,与溪流共舞,历尽艰险砥砺前行,无畏无悔。
高中毕业后,对未来所从事行业十分迷茫的我,在周围亲戚朋友的建议下,误打误撞选择了岩土工程行业,这也是我与地质工作结缘的开始。在我的七年求学生涯中,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之下,我的足迹从北戴河的鸽子窝公园到周口店的太平山,再到秭归的链子崖,目睹历代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难险阻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探索论证地质时代下每一处曼妙演变及变迁成果,知古知今,预见未来,这种学术观念强烈的感动了我,也扎根心里。在见证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渐渐开始理解地质工作的意义。这期间受到的教育深刻而长久,不知不觉中默认了自己是一个地质人。
工作的繁琐与艰辛虽曾使我心生畏惧,但也很快泯灭了这种心理。地质初入地质八队时,我对前人们的这种精神理解得并不深刻,甚至觉得这份工作辛苦又乏味。但是,伴随着长年累月野外工作的汗水和落日余晖的疲惫,在这一行里干着干着也就不觉得苦了,我也慢慢理解到了老一辈地质人骨子里的顽强,那种不愿输给大山大水,竭尽全力完成基础建设的坚毅。渐渐的,我的心境也有了一丝变化,也试图成为像他们一样努力顽强的人。
2021年3月,作为地质新人的我参与到了十堰地质灾害核排查项目中,在十堰的高山流水中,我们一行人日复一日,来回穿行,风吹日晒,起早贪黑,汗水和辛劳,便成了我们工作生活的主旋律。
其实,在工作的最开始,我的思想还仅停留在应付了事阶段,由于地质灾害核排查工作时常需要跨越高山,有时爬山爬累了便会想着算了吧,站远处拍个照就行了,工作没必要搞得这么辛苦,然而同事却坚持每一处地质灾害点都得覆盖,他说:地质灾害核查工作必须得全面,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不能马虎,必须得调查仔细。”说完便继续往山上爬去,烈日灼灼之下,他的背影显得格外的高大。之后的工作中,我也慢慢进入了状态,逢人必问,逢灾必查。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不厌其烦向当地老乡沟通询问,老乡们的热情也使我们的工作不那么乏味,我前行的脚步也愈发的坚定。在之后的其他项目中,我也渐渐明白我们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周围同事的感染下,我对自身从事的地质工作也变得严谨并始终充满敬畏。
从前,我们从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身上对于“艰苦奋斗”的主要理解是:工作条件简陋、生活保障程度低。如今,虽然地质工作对象和内容有所改变,但“艰苦奋斗”的外部条件一直未变,其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斗志昂扬和担当作为的锐气魄力。
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勘察设计行业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新时代的“艰苦”主要来自于当前的行业下行压力,从我所在的襄勘院来看,正面临着需求下降、项目减少、回款缓慢等问题。然而,我们需要坚定信心,看清前景,未来仍有中长期建设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主动应对,积极求变,寻求破局的机会。而如何破局这一问题,则需要我们新时代地质青年积极思考,从我所在的襄勘院近年来承接的业务来看,也很好的反映了当前的行业形势,在5-10年以前,我院承接的勘察业务中,工民建勘察占了大量的比重,随着房地产下行,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目前工民建行业勘察以各类产业园区、厂房勘察等为主,曾经主要利润点的房建勘察几近消失,转而是市政管网、加装电梯、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小型项目增多。而随着在大基建方面投资的增加,公路、水运、铁路、水利等勘察业务较往年有所增长,尤其在2023底专项国债的带动下,水利、地灾治理等行业短期内需求旺盛。因此,我们需要发扬创新精神,唯有创新,提高新质生产力,才能引领企业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面对未来,地质行业道阻且长,正所谓“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然而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我们,也应为行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作为新时代追光人,我们须秉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弘扬勇于创新、埋头苦干、勤于实践的李四光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当下,成为促进湖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者!
我们是新时代地质追光人,是勇敢的探险家,是智慧的科技工作者,是大地的知音。我们用汗水和智慧,在大地深处追寻的光芒,必将照亮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地质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如果你也对地质世界充满好奇,如果你也渴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那么请加入我们,一起成为地质追光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追寻那无尽的光芒,开启一段充满惊喜与挑战的地质之旅。
(本文为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我们都是追光人”征文活动优秀奖作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