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坚守地质匠心 筑梦绿色襄阳
全媒体记者丁涛 王晶晶 通讯员刘小莉
他带领团队成功争取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资金4亿多元,有效提升了襄阳地区防灾减灾能力;他积极拓展“+地质”服务领域,推动地热资源勘查与利用,助力文旅和农业地质发展……
他开拓创新,以卓越的领导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带领团队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助力绿色襄阳发展。
他,就是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环境地质中心(简称环境地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黄蔚。
“三光荣”精神的践行者
环境地质中心是襄阳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作为负责人的黄蔚身体力行,争做地质“三光荣”精神的践行者,在工作中始终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灾理念。
天气越是恶劣,地质灾害越是易发频发。今年7月13日至15日,南漳县出现强降雨过程。15日下午5时许,黄蔚接到险情后,立即会同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因处置及时得当,无人员伤亡。
像这样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的场景,仅仅是黄蔚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掌握第一手地质资料,他带领技术人员,用近四年时间,走遍襄阳11个县(市、区),实地调研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派驻11名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技术协管工作。仅2024年上半年,已派遣605人次协助各县(市、区)开展巡查排查870点次,参与应急处置25次,协助地方开展宣传演练15次,有效提升了襄阳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对黄蔚来说,既是履职尽责,更是使命担当。在将环境地质中心打造成为值得地方党委政府信赖的公益性地质技术支撑队伍的同时,黄蔚还实地考察,对襄阳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整体形势有了全面掌握。
2023年11月特别国债项目申报期间,黄蔚抢抓机遇,成立专班,统筹部署、亲力亲为。针对襄阳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需求,他主动多次对接市级及各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协调监测预警、治理工程及搬迁避让项目申报工作,使襄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具合理性,保证申报的地灾防治资金能够落到实处,有效提升襄阳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水平。最终,申报顺利通过,襄阳地区获批特别国债资金项目11个、2024年中央综合防治体系资金项目5个,总计批复资金1.21亿元,其中环境地质中心转化成果项目13个,承接项目金额近6000万元。这不仅让襄阳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也为环境地质中心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转型发展的探索者
以往,环境地质中心多从事地质灾害方面的工作,但黄蔚把握政策脉络,敏锐发现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的高度重视,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作为环境地质中心掌舵人,必须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带领环境地质中心向生态修复领域转型发展。
2021年开始,黄蔚就着手研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相关政策及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提前布局,专门成立生态修复室,配合襄阳市自然资源部门开展襄阳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核查工作,全面搜集襄阳地区所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信息。2022年,黄蔚组织专班开展了第一次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然而,由于襄阳市的总面积未达到相关标准,初次申报未能成功入库。
面对首次申报失利,黄蔚并不气馁,通过与主管部门沟通,调整申报策略,将襄阳9个县(市、区)一分为二,分别与十堰市和荆门市开展联合申报。2023年春节,黄蔚带领专班同事放弃假期,加班反复打磨编制申报材料。付出终迎回报,与十堰市联合申报的《湖北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选,获批资金3亿元。
“这次申报虽然只有谷城、老河口的27座废弃矿山修复获得补助资金,但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黄蔚说。
2024年,黄蔚吸取前两年经验教训,积极与其他部门交流协作。同时,他还主动前往高校、研究所,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周建伟教授团队、北京中科发展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外部技术专家团队,为本次申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并先后多次前往北京向相关部门领导汇报工作。最终,在5月的竞争性评审中,襄阳市与荆门市联合申报的《湖北省汉江中游(襄阳—荆门段)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库,获得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其中襄阳市获批补助资金1.8亿元。
除了“生态+地质”服务,黄蔚还积极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积极推进保康万年山地区、东津新区、老河口黄龙泉村等地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服务文旅产业发展。
为全力保障襄阳市粮食安全,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2022年起,黄蔚开始跟踪对接襄阳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探索“农业+地质”领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三普外业采样技术领导资格培训,共拿到外业采样领队资格证16个。
黄蔚说:“在创新拓展业务中,我努力从科研人才向管理人才转变,主动走出去,与地方政府部门紧密联系与沟通,从‘闷葫芦’变成了‘话痨’。”
当好团队“领头雁”
好的团队,需要强有力的“领头雁”。黄蔚带领班子成员在支部建立起“支部集中学、党员自觉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示范引领环境地质中心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李四光精神,以“红色引擎”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方向指引。
支部班子一直把抓人才培养作为支部工作重点。针对环境地质中心人才构成特点,黄蔚带领支部班子将技术人员分成骨干人员、转行人员、新入职人员三类,创新打造符合支部实际的“梯队人才培养”计划。对现有骨干技术人员“压担子”,将其派驻到大型项目和关键岗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对转行人员“搭台子”,使其尽快熟悉环境地质中心的业务;对新入职青年人才实施“指路子”,通过“师带徒”“内培外送”“蹲点锻炼”等促其成为中坚力量。自“梯队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共培养12名大型项目负责人,21对师徒在结对帮扶中传承成长,16名青年人才到市直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和地方县(市、区)驻站服务。
近年来,环境地质中心成功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襄阳市杰出青年文明号、省地质局红旗党支部等,涌现出省党代表、全国优秀地质调查员、“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个人。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黄蔚说,他自己还年轻,正是该吃苦、能吃苦的时候,将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专业地质技术支撑能力,学习提升领导力,引领团队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资源能源保障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促进环境地质中心各项工作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附件: